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

新課綱 台灣史吵最凶


新課綱 台灣史吵最凶

2015-07-25 03:09:49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、林秀姿/台北報導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8413/1078151


這次課綱微調爭議最大的,在高一上的「台灣史」部分。課綱微調的檢核小組召集人、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表示,民主社會中人人都能表達意見,除非事事都要公投,否則政策必須有一套標準來依法行政,憲法是台灣民主憲政的標準,這次課綱微調依據憲法修訂,例如把「中國」改成「中國大陸」,就是符合憲法精神。

王曉波也強調,歷史課綱制定也合乎人民主體性,尤其關於台灣殖民歷史,以合乎台灣人民立場,而非殖民者立場來調整,以還原日本統治下,對台灣人民的不平等對待史實;包括慰安婦部分,改成「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」,就是還原史實及維護被殖民台灣婦女的尊嚴。

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也認為,高中歷史教科書要以國家立場來論述,用字遣詞都不能背離,包括日、韓、大陸等全世界都一樣;慰安婦並非自願,加上「強迫」有何不對,教育部的調整並沒有錯誤。

不過,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指出,新課綱的問題在於凸顯「大漢沙文主義」,以漢人角度的史觀來擠壓原住民。換言之,不以台灣為主體編寫歷史,反而強化中華民族史觀,且壓縮原住民歷史;比如新增台灣人協助抗日,或是把台灣新型知識份子跟「五四」連結,都是強化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,違反史實。

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也分析,新課綱的問題並非表面上的「字句修正」,比如外界聚焦於慰安婦是否被迫、日治或日據,但其實是新課綱的論述過程有爭議,集中在戰後台灣史,強化與中國大陸連結,而弱化國際性。

陳翠蓮舉例,新課綱強調中華文化在台灣,讓台灣經濟發展起飛,就是採取中國大陸—儒家—台灣經濟發展的論述,但台灣經濟發展真是如此嗎?

政大台灣史所長薛化元說,新課綱的問題在於缺乏系統論述、專業不足。比如「光復台灣」就有史實爭議,因為「開羅宣言」、「波茨坦宣言」只是宣言,不能提供戰後台灣地位歸屬的國際法效力,也因此,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公告將台灣住民恢復中華民國國籍,才會引來英、美抗議。



圖/聯合報提供分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